“以前一提起分地我就打怵,折騰一兩個月是常有的事兒,鄉里鄉親還總猜疑這猜疑那的。這次有了‘27條’清單,所有權力事項和流程都清楚明白,217畝土地只用了3天就順利給84戶村民分完了,痛快!”膠州市洋河鎮南官莊村當了二十多年村支書的相仕清說道。
多年來,膠州市紀檢監察信訪舉報70%以上屬于涉農信訪舉報,“這些涉農信訪舉報也暴露出我們的基層社會治理中仍存在責任不清、辦事不公、村務不明、作風不正等問題。”膠州市紀檢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把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膠州試點實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27條》,將涉及村集體管理事務的16個權力監督事項和11個便民惠民事項,以清單形式“曬”出來,構建農村小微權力監督規范體系。
“深化全市村社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推動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鼻鄭u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前期膠州市試點建設的基礎上,目前全市5880個村莊、社區開展了“清廉村社”建設工作,以強化小微權力監督制約為主線,以落實協同監督機制為抓手,以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向基層延伸為落腳點,逐步實現全市村社“班子清廉、干部清正、用權清晰、事務清爽、民風清淳”,從而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8月10日下午,市北區佳木斯路社區居民賈海亮來到遼源路街道辦事大廳,熟稔地在大廳內的街道公權力監督群眾平臺上操作著。身份證一刷,個人所有的社保補助、扶持物資都分門別類地呈現在機器屏幕上,選擇自己想要了解的項目,點擊查看,認真核對。
“這個公權力網格監督平臺是一款集公開、查詢、監管、舉報等功能為一體的軟硬件綜合平臺,它打破了街道社區內部的信息屏障及街道和區屬民生業務部門的信息壁壘,讓街道社區民生政策實施和民生資金、物資發放清單等信息都納入平臺監管,尤其是對所有建檔立卡困難群眾實現了動態監管和全程監控,由原先單靠事后監督、被動監督轉為主動監督,實現對民生領域基層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全覆蓋?!笔斜眳^遼源路街道紀工委書記于蕾蕾介紹道。
“這是給我們社區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賈海亮說,街道主動把各個環節以清單的形式“曬”出來,不僅讓百姓對社區的工作更了解,還主動接受監督,動員社區每個人做基層工作“監督員”。
上述這個平臺試點運行期間,共開展自動監測12000余次,比對救助資金、物資發放信息1萬多條,涉及資金675萬元,發現社區干部親屬領取低保金等問題線索2起,按規定進行了調查處置,對3名重視程度不夠、工作懈怠以及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黨員干部進行批評教育、談話提醒。
“用公開可見、觸手可及的方式,將社區的公權力置于陽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誤解、偏見和腐敗,建立良好的干群關系,真正讓百姓明白,還干部清白。”市北區紀委副書記王雪梅表示,目前該基層公權力網格監督平臺拓展了群眾監督舉報途徑,增強了干部的敬畏邊界意識,基層治理效能和治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清廉村社”建設不僅加強了基層黨組織領導能力,強化小微權力運行制約,健全完善基層監督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更是在全市范圍內“正風育廉”,通過“家風家訓”及村規民約的制定,打造清廉文化陣地,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觀念深入到每個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