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擔任廠長,我就感受到轄區工業企業有求于我的心情非常迫切。自己沒有經受住考驗,收了錢。接下來,他們開始定期給我送錢,我也不斷用手中權力幫助他們……”擔任江蘇省太倉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工業污水處理分公司港城污水處理廠廠長不到3個月,汪健就收下了第一筆賄款。
2021年3月9日,在與一名企業負責人談話過程中,辦案人員發現其與汪健經濟往來密切。事后查明,從2015年6月到2021年2月,汪健在簽訂污水處理合同、免收污水處理費、延長排污時間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還采用隱匿廢水轉運記錄、現金收費不入賬等手段侵吞污水處理費。2021年8月19日,因貪污10萬元、受賄159萬元,汪健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并處罰金42萬元。
一路打拼,業務出眾,短板明顯
1970年,汪健出生在江蘇省太倉市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性格外向的他沒有繼承祖上金銀加工的手藝,而是立志通過讀書打拼屬于自己的路。
2000年,在太倉市水處理公司從事會計工作一段時間后,汪健主動申請到污水處理業務的一線崗位去學習。在同事的記憶中,汪健善于鉆研,也很有奮斗精神。有一次,污水池的水泵出了故障,身為機修班長的汪健不僅準確判斷出問題所在,還不顧惡臭親自從污水池中吊起水泵,清理掉葉輪上的污垢和垃圾,及時排除了故障,在場的人無不為他的技術水平和敬業態度所折服。
2005年至2008年,汪健連續四年被公司評為先進個人,他也一步步從電工成長為技術員、機修班長、副廠長。到2011年,業務能力突出的汪健被提拔為太倉市城區污水處理廠廠長。由一線職工晉升為主要領導,這在太倉市水處理行業可謂屈指可數。記者從太倉市水處理公司了解到,直至案發前,汪健仍是公司唯一可以隨時頂替一線操作工的廠領導。
作為新任廠領導,汪健沒有什么架子,也沒有放棄技術業務,而是繼續勤奮努力并踏實工作。每當公司舉辦業務培訓活動,他總是坐在第一排聽講,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課后還會主動加授課老師的微信,和他們保持聯系,向相關專家學者請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但在同事看來,成為廠長的汪健已經暴露出一些缺點,比如原則性不強、老好人思想明顯等。據同事回憶,有一次汪健在廠區推行污水處理業務流程改革,一些職工認為自己年齡大、資歷深,不愿意學習新知識,堅持用舊的操作流程,不聽從汪健的新指示,雙方產生了不小的矛盾。面對職工的守舊和抗拒,汪健沒有采取任何務實的工作舉措改變這種局面,導致業務流程改革最終不了了之。“這種處事方式在當時沒有造成太大惡劣影響,但當他成為港城污水處理廠廠長面對大量企業老板的請托時,不懂拒絕就給他帶來了嚴重后果。”辦案人員說道。
相比出類拔萃的工作成績,汪健的個人生活顯得比較坎坷。他的家人對記者說,汪健早年離異獨居,后來到一線崗位后,上班地點偏遠,又經常加班,漸漸減少了與家人的聯系,很少有人了解他八小時外的生活,也讓他逐漸養成了散漫與獨斷的習慣。
“只注重業務能力,不重視政治學習,也是汪健作為一名國企干部的明顯短板,更是導致他后來走上違紀違法犯罪道路的重大隱患?!鞭k案人員介紹,在搜查汪健個人車輛時,他們發現一本《污水處理工程工藝設計》的專業書籍,已被翻看得破破爛爛,書中還留有多處各種筆跡的圈畫痕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他的政治學習心得,很多內容都是照搬照抄,甚至還有一些是下屬代抄代寫而成。
【同事有話說】我來到污水處理廠工作時,汪健還是一名普通電工。與他共事的這十多年間,他一步步成長為港城污水廠廠長。在他被留置之前,無論是技術能力還是為人處世,周圍人對他的評價一直都不錯。比如,為了防止排污超標,汪健有好幾次身先士卒,整夜守著設備不斷調試,連續幾天吃住在廠里,大家都很受感動。他對待同事也很和善,別人求他幫個忙,他基本沒有拒絕過。
聽說他是家中長子,一直以來對父母也比較孝順。家里也挺看重他的個人發展,當上港城污水處理廠廠長后,汪健非常重視這個崗位帶給他的榮譽,還專門帶父親到工廠參觀過。對他來說,這也算實現了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大家對汪健的評價都是一個“好”字,可惜他的人生也毀在了無原則的“好”上。從技術人員走上管理崗位后,汪健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上大大咧咧,原則性不強,屬于典型的“老好人”。廠里排污操作流程改革的那件事,就是因為他不能處理好員工的抵觸情緒不了了之,結果沒能優化污水處理流程。聽說他當上港城污水廠廠長不久,就收了一家豆腐廠老板送來的“感謝費”,對此我也不覺得非常驚訝。因為“老好人”一旦手里有了權力,往往就容易忘記原則。我覺得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學會管理,既要管好業務,管好隊伍,更要管好自己;既要學會接受,也要懂得拒絕。這個拒絕不僅是出于單位的利益,也是為了自己能夠明明白白、清清白白。
難抵誘惑,有求必應,沉醉權錢
2015年,汪健調任當時太倉市唯一的集中式工業污水處理廠——港城污水處理廠任廠長。該廠位于太倉市港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內,主要負責對園區75家企業的生產廢水進行集中處理。
這次看來平常的崗位調整,成了汪健職業生涯乃至人生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時,環境保護監督執法日趨嚴格,企業獲得工業污水排放許可證的標準大大提高。太倉港區化工園區內外的眾多企業必須取得排污許可資格,才有可能通過環保測評進而順利投產經營。在哪些企業能接入污水管網排污、接入后排污水量有多少、治污費如何計算等方面,汪健都有一定的決定權。一時間,眾多企業主都把“渴求”的目光投向了這位新任廠長,他瞬間成了企業主爭相討好的“香餑餑”。
2015年9月,汪健任職港城污水處理廠廠長還不到3個月,轄區內某家豆制品公司老板就親自登門拜訪,表示公司業務雖然起步順利,但污水排放量節節攀升使得污水處理費數額增大,以致公司資金緊張,請求汪健減免部分污水處理費,并表示今后會定期對他進行“補償”。
真金白銀的誘惑,對初掌權柄的汪健產生了巨大沖擊。在此之前,汪健一直都在生活污水處理廠任職。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費已經包含在自來水費中收取,公司權力運行相對規范,權錢交易空間較小,汪健很少與用戶直接打交道。但工業污水處理則截然不同,不僅是以市場化模式進行運營,而且工作中經常需要與轄區企業打交道。此時的汪健,從來沒有接觸過送錢上門的企業老板,更沒有真正品嘗過所謂的“權力滋味”。對不法企業主拋來的“糖衣炮彈”,最開始汪健心里還是有所顧慮,但聽到企業老板說“這點錢沒啥的,不收就太不近人情了”。從未經歷過這般人情攻勢的汪健,在猶豫中還是答應了企業老板的請托,最終收下了一份份“心意”。
按照相關規定,汪健并沒有減免污水處理費的決定權,必須向上級公司書面請示。但在向上級領導匯報時,他一心想著替企業老板說話,特別強調這家豆制品公司污水中所含的有機物對污水處理廠的生化系統培育有好處。經公司研究決定,同意暫時不收污水處理費,必須另簽合同。但是,為了謀取私利,汪健把公司的決定丟在一旁,擅自口頭向該企業表態今后免收污水處理費,根本沒有另簽合同。2015年12月,該企業老板“如約而至”,給汪健送來5000元感謝費,并表示以后每個月都會奉上。
至此,汪健與這家企業正式結成了“利益聯盟”。他利用職務便利先后為該企業在建設直排管道、更換粗口徑管道、上調污水排放限額等方面提供幫助,企業老板為其送上的感謝費也從原來的每月5000元攀升到每月2.5萬元。截至案發,僅這一家豆制品企業就向汪健送了102.5萬元“感謝費”,甚至在汪健被留置的當天,該企業老板還在發微信請他收錢。
審查調查顯示,除這家豆制品企業外,汪健利用手中的職權還先后收受9家不同類型企業的錢款,共計人民幣56.5萬元。對于“上貢”企業家姓甚名誰,汪健絕大部分都講不出來,“收了誰的錢我不太在意,只要送錢,基本是‘有求必應’?!?/span>
在這些不法企業老板的眼中,履新不久即倒在“圍獵”槍彈之下的汪健卻是一個務實能干的“好”干部。他們表示汪健沒有架子、容易溝通,還特別“夸獎”汪健在制度規矩的執行上非常靈活,說了就能定、定了就能辦、辦了就能成,什么事都能搞定。這些所謂的“表揚”,反映出的恰恰是汪健原則性不強、做事獨斷專行、缺乏紀法意識的弱點。為幫助一些企業違規排污,他可以無視和規避公司管理制度,甚至隱瞞真相向上級請示匯報,篡改公司模板合同與企業簽約。
辦案人員分析,汪健錯把為企業服務的權力當成換取報酬的“對價”,收錢來者不拒,完全忘記了水處理行業的規范和國企管理者的責任。在廠長新崗位上,他迅速體會到了權力變現的“美妙滋味”,貪婪斂財的私欲被不斷放大,迅速從治污排污的行家蛻變成了大搞權錢交易的“能手”。
兩副面孔,一錯再錯,無法收手
在港城污水處理廠任職的多年里,汪健一面大肆收錢,另一面則表現得忘我工作,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提交了入黨申請書。2018年4月,汪健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我在單位同事、領導面前,一直維持著積極工作、要求上進的正面形象,但同時又在背地里跟多名老板保持不正當的經濟往來,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負面形象。人前人后有兩副面具,主要出于‘兩面人’的心理。”汪健曾這樣評價自己。
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迷途不返。汪健原本有改過自新、重回正軌的機會,但他卻沒有認真把握。2018年6月12日,太倉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對港城污水處理廠進行現場檢查,發現100噸污泥露天堆放在倉庫外,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等環境污染問題,汪健對此負有領導責任。2019年11月11日,因對企業監管不到位,導致企業受到行政處罰,汪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這次黨紀處分沒有涉及汪健違反廉潔紀律的問題,也沒讓汪健引起警戒,他反而認為組織上并未掌握他與企業老板的不正當往來。心存僥幸的想法最終戰勝了改過自新的勇氣,讓他錯過了懸崖勒馬的機會。
汪健在懺悔書中特別寫道,太倉市水處理公司曾開展過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專題警示教育活動,而且組織觀看的警示片都是發生在太倉本地國企的真實案例。“現場觀看時心理震撼非常強烈,聯想到自己的事情不禁有點后怕,心想不能這樣下去了。”但這種想法只維持了一小段時間,當他再次與那些企業老板接觸后,私欲再一次戰勝了良知,他繼續維系著與老板們的權錢交易。
時間來到2020年,這時的汪健在全市污水處理行業中已是能辦事、好說話的“知名”人物。有一天,一家餐廚廢棄物處理公司的業務員找到他,希望港城污水廠幫其處理一批污水,通過槽罐車外運的方式,直接送到污水廠來。這筆生意是該業務員接的“私活”,他同時向汪健提出,能否采取現金結賬的形式不要開票,這樣他就能多賺點差價,自然也會對汪健表示感謝。
在“污流濁浪”中浸泡多年的汪健,早已權迷心智、財迷心竅,對此滿口答應下來。2020年底,這批餐飲廢水全部處理完畢后,汪健藏匿了該批污水處理量的記錄,把應屬公司的10萬元污水處理費占為己有,儼然把污水廠當作了自家企業。
臨近案發前的那段時間,汪健已經不敢把現金存入銀行,更不敢對家人提及錢的來源。一部分現金甚至被他隨意丟放在汽車后備廂中。辦案人員搜查車輛時,從一堆雜物中找到20余萬元現金,其中一個塑料袋的現金還保持著原封未動的狀態。
2021年3月8日,當辦案人員對汪健宣布留置時,他沒有感到意外,似乎這一幕在他腦海里已經反復出現過多次。汪健自己講道,被留置的第一個夜晚,他還夢到了自己剛到港城污水處理廠報到的情景,那時意氣風發的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心智會在權力面前如此脆弱又如此迷失,最終落到無法收手的結局。?
【警示點評】對于新任職領導干部而言,與此前的最大區別在于手中掌握了權力。任職后如何認識權力、正確使用權力,則是每一名新任職干部都必須過好的關口。遺憾的是,總有一些領導干部對此缺乏清醒認識,導致剛起步就跌了跟頭。
就拿汪健來說,作為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成長于技術一線,又長期忽視黨紀國法學習,導致政治素養和紀法意識成為短板。對這樣的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往往都會反復提醒,一定要補上這一課,確保廉潔意識與新任職務一起提高,保證手中權力在合規合法的正確軌道上運行。
但從一線技術員工成長為國企負責人的汪健不僅沒有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反而放大了重業務、輕政治的慣性思維,把組織提醒當成了耳旁風,完全忽略了思想改造。他不僅沒有認識到手中權力對單位利益和轄區優良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也沒有主動學習紀法知識,更沒有認識到所處行業和自身崗位的廉潔風險。思想堤壩一旦失守,就無法抵御權力帶來的誘惑。面對不法企業主的圍獵,不以為然、不當回事的想法迅速占據上風,甚至錯誤認為對方送錢是對自己專業技術服務的肯定,直接把組織交付的“責任田”當作自己為所欲為的“自留地”,最終在以權謀私的“甜頭”下迷失了自我。
權力永遠都是雙刃劍,掌權為公可以更好服務百姓,濫用為己最終只會害了自己。作為新任職領導干部,必須想清弄懂權力從何而來、為誰而用,時刻清醒認識到權力帶來的影響和風險。特別是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掌握著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權,必須清楚權力和責任都來自人民,只有珍惜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才能更好地在本崗位上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