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期《中國紀檢監察》雜志刊發青島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馬立新署名文章《39天保障科技項目落地》。全文如下。
?
39天保障科技項目落地
馬立新
?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的領導不能空喊口號、流于形式,要落實到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上。青島市紀委監委已經連續3年開展“護航行動”,正是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保障黨中央賦予青島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一系列“國之重任”落地見效的直接檢驗,和推動落實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等重大戰略的生動實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保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精準落地的監督。
2021年7月,我們通過“護航行動”群眾訴求“監測點”了解到,某科技項目計劃于9月底投產運營,但直到7月保障項目投產的部分必要配套設施仍未到位,項目遲遲不能動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事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事關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我們迅速抽調市、區(市)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力量,成立3支察訪小分隊,開展下沉式、點穴式監督檢查,查找問題癥結,很快理清了電力安全隱患整改、拆遷清場保障、輸電線遷改工程等影響企業投產運營的原因。
針對該項目供電線路安全隱患整改問題,我們會同發改部門,開展“專責+專業”聯動監督,對嚴重影響電力設施安全運行的問題隱患開展全覆蓋督導檢查,壓實供電、應急管理等5個職能部門主體責任,督促迅速消除隱患。針對拆遷清場保障問題,我們約談了7個屬地街道相關負責同志,督促按期完成相關工作,保障項目配套建設及時到位。針對輸電支線遷改進展緩慢問題,我們采取“四不兩直”“一線工作法”等方式,沉到一線、核查了解,找準補償款尚未撥付到位、影響拆遷清場工作的“堵點”,督促相關單位按照程序當天兌現補償款,及時完成拆遷清場工作。
從7月9日收到情況反映,到8月17日保障項目落地實施,短短39天就實現了攻堅突破。回顧這次監督,我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對于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強化政治監督必須緊扣“國之大者”,堅持圍繞中心找準位置,服務大局發揮作用,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紀檢監察機關就要見行動,當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沖鋒隊、督戰隊、排頭兵。這次監督護航的企業事關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事關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推進政治監督也就在保障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局中找準了靶向。
政治監督和日常監督不是割裂的,日常監督是政治監督的重要支撐。只有做實日常監督,通過談心談話、調研督導、暗訪檢查等方式,全面開展“政治掃描”,從具體業務、具體案例入手,透過業務看政治,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才能確保政治監督取得實效。這次監督過程中,我們在了解企業訴求后,從政治角度聚焦影響企業發展、項目落地的痛點難點堵點,通過調研摸排開道、精準監督護航、執紀問責求效,查擺職能部門在服務企業背后的責任、紀律和作風問題,督促主責部門擔當作為,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政治監督既要看舉措、更要看內容,既要看過程、更要看結果,最終要看解決問題的成效。這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既把存在的問題找出來,該糾正的糾正、該處理的處理,又充分運用監督成果,瞄著堵塞漏洞、優化治理、促進發展的方向,構建起從發現問題、嚴明紀法到整改糾偏、深化治理的完整鏈條、閉環體系。推動解決該科技企業運營投產難題后,我們持續深挖影響項目開工投產的體制性障礙和機制性梗阻,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項目開工投產專題調研,摸清了新落地項目從拿地到投產的周期普遍超過13個月的冗長狀況。隨后,我們向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發出紀律檢查建議,督促職能部門壓縮審批時限。如今,全市社會投資類工程項目主流程審批總時限控制在30個工作日以內,絕大多數工程項目從拿地到正式投產時間壓縮到10個月以內,提升了項目審批效率。(作者:山東省青島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